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评语(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(6)
⒘俗话说得好,“宰相肚里能撑船,”像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,大家各让一步不就得了?何必又小事化大事,大动干戈一场呢?从而也使我们想到了另外一则新闻:因为公交车挤,一位手拿牛奶的女子不小心将牛奶洒在了一位青年男子的西装中,男子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女子,反而是去安慰她,叫她不要放在心上
内向和外向的性格哪一个更好?
分析心理学开创大师荣格根据人格倾向,把人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,自此,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性格分类便深入人心。可惜的是,我们生活的世界却渐渐形成了外向理想型的价值系统,这种社会文化中的偏见使得无数的内向型人群遭受到巨大心理压力。
为什么社会对外向型人格倍加推崇呢?
马斯洛需求理论中,人都有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,好像外向型的人更容易获得和实现这两种需求,他们总是游刃于各种场合,挥洒自如,身边围绕着各种各样的人,很轻松就能获得关注和认可。
不可否认,外向型人格确实确实有着先天优势,他们总是聚集焦点,鹤立鸡群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向型人格更容易获得成果,可以过的更幸福,在本质上,外向和内向并没有太大不同,只是思考和行为表现有所差异。
精力的来源和恢复内向型人格一般是从自我内在世界中获得精力,比如观念、思维、情绪等,他们喜欢储存精力,过多的外部刺激会让他们焦躁不安,难以自处,所以他们喜欢从安静和独处的时间或空间中补充精力;而外向者却恰恰相反,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让他们精力旺盛,他们喜欢毫不遮拦的像外界表达观点,更加重视感官和外部刺激,从外部世界实现自我需要。
内向型的人更重视内心的感受,所以他们更喜欢深度,对他们来说,对事物或者问题深入的探讨和钻研才是他们所追求的,过多的问题和信息会产生过大的压力,内向型人便会限制外部进入的信息,从而保证自己能集中精力去专注的思考。
外向型的人由于接触的更多,表现的更活泼,自然他们是喜欢宽度的,好像对所有事都通晓一二,什么事都能侃侃而谈,思维比较跳跃,更乐于去追求更宽泛性的世界,多样性是他们世界的主题。
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务,内向型人应该学会平衡独处和社交的时间,需要适当分配些精力去在人际关系中,避免过于孤僻而被世界孤立;外向型人责要适当限制自己的社交时间,多一些时间去独处休息和思考,避免迷失自我。
性格优势的差异有的人并非一受到外界刺激就匆忙反应,而是先有定力地细察一番。这种性格之所以受人称颂,是长期受教于学术和艺术浸淫的结果。要知道质能方程或者《失乐园》绝不是在一群动物社交的盛会中诞生的。一位某新闻记者曾如是说。
事实证明,很多的伟大发明或者艺术创造,恰恰都受益于这种内向且内敛的性格。
内向者更重视内心感受,过于专注的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做事更加稳重,更具目的性,更善于集中精力和花费时间去钻研,这种沉浸式的自处模式不仅让他们总是精力充沛,也恰恰是很多伟大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,而这,正是很多外向性格者所不具备的。
梵高,肖邦,牛顿,乔布斯……这些享誉中外,众人皆知的大师,如果不是内向性格的优势,又怎么会创造出家喻户晓的《向日葵》、《夜曲》,牛顿定律,苹果手机这样伟大的作品呢?
当然,外向性格者的优势也显而易见。他们做事果决,自信活力,更擅长处理复杂和具有风险的事务,领导能力突出,这也正是让众多内向性格者羡慕不已的。
优势互补,释放更大的性格能量俗话说,异性相吸,而这个“异性”在我看来,不单是指性别,也可以指代性格。
外向者和内向者彼此性格上的优势刚好可以互补,碰撞出更令人惊奇的火花。
如何更好的互补,需要首先接纳自己的性格事实,不要总以他人为镜子去审视自我,不要自我怀疑,认识到自己的性格优势,以平常心对待自己,对待和自己性格对立相反的人,不要试图去迎合别人或者强加别人,接受无法改变对方的现实。
另外,保证给彼此独立空间和时间的必要性,让对方都能在自己舒服放松的状态下获得精力,发挥各自的优势,按照各自的节奏和风格做事。
我们可以发现,很多伟大的公司,往往都是外向者和内向者共同管理造就的,甚至很多美满幸福的夫妻,在性格上也是内外互补。
所以,当性格不同之人,往往不在只关注自己的不同之处,而是求同存异,向着共同的目标,彼此取长补短,更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正向结果。
文章来源: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rbzf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3/698.html
上一篇:大学学临床医学的压力有多大
下一篇:自然辩证法谁完成的(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)